目前分類:影視心得 (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之前因為工作繁忙,先前轟動網路上話題的公視電視大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在最近給他趕完了進度,這部劇一共有十集,公視近幾年不斷地推出有質量的戲劇給觀眾,並且透過劇中情境讓觀眾產生反思,這個社會當中有許許多多的面向,同溫層離開舒適圈了解異溫層的故事來置身處地的思考如何在台灣這個民主社會去改變或減少這些問題呢?

整起事件就是以一宗戲院隨機殺人事件開啟了序幕,做為一個劇情的核心延伸,敘述了加害者李曉明的家屬以及遭受社會上各種道德譴責的標籤所帶來的非刑事上的歧視對待、也描述了受害者家屬宋喬安與劉昭國的心理因素,也一直走不掉失去孩子的痛與撫平不了心裡的傷痕,加上李曉明的妹妹李大芝(原李曉文)在新聞職場上碰到了上司也是她的哥哥所造成受害者家屬的宋喬安,也產生心理上許多的矛盾,劇情也呈現了媒體腳色的關鍵性,例如將聳動的事件報導使得一些自我控制能力不彰的人產生了模仿效應以及學習重大犯罪與偏差行為的管道,與惡也讓人反思到這一個層面,新聞媒體的自律非常的重要。

在整部戲劇裡有一位最重要的人物,他是一位人權的律師,不過他都接重大案件加害人的辯護律師,雖然導致民眾對他的不諒解與仇視,但他依舊維持他當律師的理想,堅持為那些重大犯罪者辯護,並試著找出犯罪者犯罪的原因與心理因素,也對之後結局的修復式司法有一個很好的傳達概念,劇情或許某些部分有點聳動,但為了禿顯加害者家屬面對社會不諒解的眼光及被害者心理揮之不去的痛來做詮釋好讓觀眾們來反思。

台灣近十年來無差別殺人事件出現好幾起,民眾是盲目的,媒體也是一種激起更多盲目的人的傳聲工具,媒體不僅要付出一些責任,不少的新聞報導其實變相的就是把犯罪的過程與方法讓觀眾知道,社會上也有一些人格特質反社會或有犯罪慾望的潛在人,得到了許多模仿的機會,如果新聞媒體不去節制自身的報導,那還是會出下一個鄭捷跟下一個小燈泡受害者。

個人對修復式司法有一些的期待,我知道現實層面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理想與困難,例如與惡最後一集李曉明的家屬與被害者家屬包含宋喬安與劉昭國再加上第三方的人士包含律師王赦在場,一起面對面對話來尋求加害者方的誠心道歉及被害者敘說感受來試著撫平雙方的傷痕,嘗試退回之前的狀態變勇敢的面對未來的人生,劇情似乎非常的理想化,這當然是最好的解決方式及最好的結果,但與現實仍然有著很大的差距,在今年的國家考試更把修復式司法拿來當作考題,也問修復式司法有什麼困難,當然一個重大案件的發生如何撫平受害者的傷痕?例如小燈泡事件家屬如何原諒王景玉這樣的犯行,也許他真的是因為精神疾病導致無法判斷事情所帶來的遺憾,但人命真的發生了,王景玉受到了刑事司法的制裁,難道也就能夠原諒他所對小燈泡的罪刑嗎?社會大眾也很難接受這樣的事發生,但劇情裡王赦就是主張找到那些罪大惡極的犯罪者犯罪的心理因素,研究才能更加預防下次這類的案件發生,這應該很讓人接受,這個論點我蠻認同的,總之與惡不是要觀眾們立即說出對與錯,而是對很多層面上做思考或反思來探討我們這個社會。

 

黃振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無聊重看了痞子英雄的電視劇,之前有一些映像,因為沒有看的很完整,還是讓我看的精采

看完後真的覺得這個社會蠻黑暗的,這部片本來就是揭露人性的黑暗面,而且還是以拉法葉弊案做題材

黃振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